深度学习
深度学习(Deep Learning,DL)革命始于 2010 年左右,这一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轨迹。
✅ 这场革命并非源于某一项突破性发现,而是在多项必要条件成熟时水到渠成:
- 计算机算力已足够强大
- 计算机存储容量已足够庞大
- 更先进的训练方法被发明
- 更高效的调参技术问世
神经元
科学家普遍认为,人类大脑含有约 800 亿至 1000 亿个神经元(Neurons)。
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数万亿的突触连接相互交织。
✅ 神经元(又称神经细胞)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,具有三大核心功能:
- 接收外部世界的输入信号
- 输出运动指令至肌肉组织
- 对传输中的电信号进行转化处理
神经网络
人工神经网络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)通常简称为神经网络(NN),其本质上是多层感知机(Multi-layer Perceptrons)的架构。
感知机(Perceptron)的发明标志着多层神经网络研究的开端。作为深度学习的核心,神经网络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。
✅ 神经网络能够解决传统算法无法攻克的难题,包括但不限于:
- 医疗诊断(Medical Diagnosis)
- 人脸识别(Face Detection)
- 语音识别(Voice Recognition)
神经网络模型架构
输入数据(黄色层)经由隐藏层(蓝色层)进行特征提取,再通过次级隐藏层(绿色层)进行非线性变换,最终生成输出结果(红色层)。
汤姆·米切尔(Tom Mitchell)
汤姆·迈克尔·米切尔(1951年出生)是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,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(CMU)校级教授。曾任 CMU 机器学习系首任系主任。
米切尔教授在 1999 年提出:当计算机程序在任务类别 T 中的性能指标 P 随着经验 E 积累而提升时,我们称该程序从经验中学习了。
✅ 核心概念解析:
- E(经验)训练迭代次数
- T(任务)目标行为(如:自动驾驶)
- P(性能)评估标准(如:驾驶表现优劣)
长颈鹿的故事
2015 年,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生马修·赖(Matthew Lai)开发出名为 "长颈鹿" 的神经网络系统。该 AI 仅需 72 小时训练即可达到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水平。
计算机下棋早已不是新鲜事,但长颈鹿 AI 的构建方式却开创了全新范式。
✅ 传统智能象棋程序开发周期需要:
- 耗费数年时间开发
- 依赖人工编写复杂规则
- 针对特定棋局进行优化
✅ 相比之下,长颈鹿神经网络系统则:
- 仅需 72 小时自主训练
- 通过深度学习自动掌握棋理
- 具备通用棋局适应能力
反馈提交成功
感谢您的反馈,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反馈